热点追踪
主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追踪 >
如何认定商标侵权,我的商标和他人近似就是侵权吗?
信息来源:未知   |   责任编辑:admin   |   发布时间:2014-07-31
我使用的商标与一些知名品牌有些近似,因为是巧合,或者是借鉴了一些元素,这种使用构成侵权吗?到底商标之间达到多大的近似程度构成侵权呢?
【经典实例】
    原告丰田株式会社起诉称:原告在与汽车相关的领域拥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原告发现吉利公司制造带有图形标识“”的汽车产品。被告吉利公司在其制造的汽车前脸、轮胎、方向盘、后备箱等显著位置使用的美日图形商标已经构成了对原告注册商标的侵犯。
    法院认为,判断商标近似要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本案中,相关公众应指汽车的购买者或使用者以及经销或提供汽车维修和其他服务的经营者。相对而言,汽车应属高价位商品,他们对于所购买或所使用的汽车的品牌、性能、价格、制造厂商,一般都要进行较为仔细的了解,购买前会在相同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品牌之间进行充分的比对和反复的选择,深思熟虑后才会购买,购买后通过对汽车的使用、保养、维修等,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该汽车品牌和制造厂商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持续关注该品牌汽车的后续系列品牌的产品;上述经营者往往对所经营的汽车品牌有一定的熟知程度和较高水平的认识,并能够对不同品牌的汽车产品和制造厂商加以区别,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将原告的丰田图形注册商标与吉利公司所使用的美日图形商标进行比对,二者外部轮廓虽同为椭圆型,但前者椭圆型内部由三条弧线组成,内部线条粗重,外部线条轻细,内部横、纵两个椭圆造型突出,整体结构简约;后者椭圆型内部由五条弧线组成,内外部线条粗细一致,且内外部线条组合呈“美”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M”与汉字“日”的艺术变形,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将二者进行隔离观察比对,凭借上述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能够判断出二者在整体视觉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该两个图形商标主要部分的线条结构也明显不同,相关公众不会将二者混淆或误认。
  实践中,因丰田株式会社对丰田图形商标较长时间的使用及其对该商标所标识的汽车产品所采取的有效的市场经营行为,使得丰田图形商标作为丰田汽车的标识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和知名度。但是对于汽车产品的相关公众来说,由于对涉案汽车产品的外在形状、配置、性能和是否源自中国本土、外国或合资企业等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和认知水平,并由于两个图形商标所标识的汽车产品的市场定位、内涵、价格差别明显,因此,不会对美日图形商标所标识的美日汽车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与丰田图形商标所标识的丰田汽车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吉利公司在其制造的美日汽车上使用美日图形商标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律师观点】
原被告的商标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似的,但由于汽车的价格普遍较高,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会给予比较高的关注,两商标的差别还是能够识别的,所以法院认定不会造成误认。如果这两个商标是矿泉水或食品等价值不是很高的商品上使用,法院就有可能认定侵权了。所以,商标的近似不是单纯比较两个商标,还要结合具体使用情况确定。
根据商标法规定,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属于侵犯商标权的主要形式,包括: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在近似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在相同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等几种情况。
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针对目前出现最多的文字商标近似的认定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中文商标的汉字构成相同,仅字体或设计、注音、排列顺序不同,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2.商标由相同外文、字母或数字构成,仅字体或设计不同,易
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商标由一个或两个非普通字体的外文字母构成,无含义且字形明显不同,使商标整体区别明显,不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
(2)商标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外文字母构成,顺序不同,读音或者字形明显不同,无含义或者含义不同,使商标整体区别明显,不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
3.商标由两个外文单词构成,仅单词顺序不同,含义无明显区别,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4.中文商标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汉字构成,仅个别汉字不同,整体无含义或者含义无明显区别,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5.外文商标由四个或者四个以上字母构成,仅个别字母不同,整体无含义或者含义无明显区别,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6.商标文字字形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7.商标文字读音相同或者近似,且字形或者整体外观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8.商标文字含义相同或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9.商标文字由字、词重叠而成,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0.外文商标仅在形式上发生单复数、动名词、缩写、添加冠词、比较级或最高级、词性等变化,但表述的含义基本相同,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1.商标是在他人在先商标中加上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型号,易
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2.商标是在他人在先商标中加上某些表示商品生产、销售或使用场所的文字,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 判定为近似商标。
13.商标是在他人在先商标中加上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4.商标是在他人在先商标中加上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或者副词以及其他在商标中显著性较弱的文字,所表述的含义基本相同,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5.两商标或其中之一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 其中显著部分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16.商标完整地包含他人在先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显著性较强的文字商标,易使相关公众认为属于系列商标而对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的,判定为近似商标。
【运用技巧】
前面谈到的这些方面主要是关于文字商标近似认定的总则性规定,现实生活中的情况错综复杂,很多商标近似的判断是由商标局审查员或者法院的法官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判断的,这就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也是诉讼中的焦点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简单列举一些近似后不近似的商标,大家可以有个感官上的认识,以后申请或使用商标时作为借鉴。
 
商标近似的判断很复杂,最好找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提供意见。我还是建议大家申请或使用商标之前,先进行检索,尽可能使自己的商标与已经注册的商标区别明显,减少日后的风险。如果经营初期为提高知名度,需要借鉴知名品牌的某些要素,那么一定要谨慎,毕竟只要借助了别人的知名度就有可能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一定要借鉴的话,也要尽可能是公众能将两个商标区别开,一定不要存在引人误解的表述。否则,不但败诉的可能性增加,还有可能被判比较高的赔偿额。
如果商标使用人坚持认为自己的商标与他人的不近似,不会造成混淆误认,可以委托一家比较权威的调查机构对两个商标造成混淆的可能性进行调查,这也是我在诉讼中推荐当事人使用的方法。毕竟,判断是否造成混淆误认是要从相关公众的角度来看,而不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了解程度进行判断的。
【法律链接】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第十条 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第十一条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者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上一篇:什么是商标行政诉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 京师律师大厦  邮编:100025  手机:13910995667  电话:010-50959999 传真010-50959998

中文域名:知识产权律师.中国 英文域名: www.bjiplawyer.cn  知识产权律师网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813号

京ICP备07000930-1号